首页 >> 信息全知者 >> 信息全知者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:最强门卫秦大爷 东瀛大物 全职高手 吃软饭的正确打开方式 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 虚无神在都市 京都泡沫时代:从变卖亿万家产开始 龙皇武神 香江:开局100亿身家 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 
信息全知者 魔性沧月 -  信息全知者全文阅读 -  信息全知者txt下载 -  信息全知者最新章节

山海经番外:真实的昆仑与百神(3/8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一切神只,都是围绕着帝转的。

帝、神、只、鬼、人,这五层概念,就是古人的巫信仰祭祀体系。

且神职之间,没有什么强弱高上之分,都属于‘神’这一阶级,都是为至高意志工作的。而有强弱的,只是部族氏族之间。

扯远了,言归正传。

理解了什么是帝,什么是神。那‘百神所在’的帝之下都,到底是什么,就脱口而出了……宗庙。

当然,用这个词不准确,那应该是国之重地,同时还祭天的,主要是配祀上帝的,我们有个专门的称呼叫‘明堂’。

昆仑面有九门,应该是平均分配在四面,每面两扇门,还有一扇门是正门,处于正面的两扇小门中间。

这个格局,和后来封建王朝的皇家庙堂是一样的。

有三个面是两门,其中坐北朝南的正面,即南门有三门,旁边两个小门,中间一门最大,是祭拜出入的地方,只在特定时候开启,平时修缮维护,不可以走正门。

其实很多王朝的‘都城’,也是类似格局。

‘门有开明兽守之’,这更明显了,和后世庙堂宫殿门上装饰的‘铺首’,或者门前摆放石狮子,是一类东西……就是镇门兽的意思。

‘面有九井,以玉为槛’,则是指每扇门前都有一口井,上面用玉石为槛给圈住。

这也是一脉相承的装饰风格。只不过现在很少看到‘玉槛’,都是石槛,木槛为主。故宫里现在还有很多石槛围着的井,总之是一种风水布局。

‘上有木禾,长五寻,大五围’……还种了树,巨大的树,又粗又壮耸立在那,可以说风水布局、景观布置得非常讲究了!

这座建筑,耸立在‘八隅之岩’上。隅:方形的角落。

八隅之岩,就是八个方角的巨型岩石……这明显是个人工雕琢的基址啊。

也就是说,这座明堂,搭建在一个八角高台上的,这个地基不是个简单的正方形,而是两个长方形十字叠加构成的‘八角形’。

如此,整个昆仑墟的格局,异常清晰了。

它就是一座地位崇高,建在八角高台上,有着九井、九门、镇门兽、巨型景观树的明堂。

你们可能会说了,它不能是个‘都城’吗?一个文明建立了一座九门大都城,是一大片地区的古国中心。百神都住在这,号称上帝在人间的居所。

是,这么想也说得通。但首先,都城的概念很晚,就连商朝的王都,都只叫‘大商邑’。

‘都’这个概念,至少在周朝以前,应该都只是专门用在‘上帝’、‘天神’的居所上。

后来引申出新含义:祭祖的明堂在哪,哪就是都城。于是就有首都的意义了。

昆仑墟‘帝之下都’、‘百神所在’,可见是个专门祭祀‘祖先、天帝’的场所。

里面住的不是人,是神,是先祖之灵……所以,它只能是‘明堂’。

东汉的蔡邕,在《明堂月令论》中曰:“明堂者,天子大庙,所以宗嗣其祖,以配上帝者也。”

“谨承天顺时之令,昭令德宗庙之礼……”

“生者乘其能,而死者论其功而祭,故为大教之宫。”

宗嗣其祖,以配上帝……论其功而祭……这都说得很明白了。完全对应帝之下都,百神所在。

明堂,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,用作朝会诸侯、发布政令、秋季大享祭天,并配祀祖宗的地方。

在泰山历代皇帝封禅中,明堂是帝王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。古人认为,明堂可上通天象,下统万物,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,又可宣明政教。

只要是有大功的祖先,让后世生者,受其功劳荫蔽,那么后人就得论功而祭祖先之灵,这就是‘神’。

此为华夏文明的核心文化,绝对是重中之重。

所以在上古时期,‘帝’、‘天’、‘祖先崇拜’等概念成熟后,这种神圣之地,理应就有了。

哪怕连现代定义的‘文明’都还没有,还是石器时代,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建立明堂了。

这个文化,从未断绝,一直流传。历朝历代,都有明堂,从夏商周到秦汉唐,哪怕是清朝都有。最后一次祭天大典,是袁大头……

也就是说,我们有几千年的信仰‘天’,‘造昆仑’的历史,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。

《周礼·考工记》:“周人明堂,度九尺之筵……外有九室,九卿朝焉。”

西汉的《大戴礼记·明堂篇》也写了“明堂者,古之有也。凡九室,一室而有四户八牖……明堂者,明诸侯之尊卑也,外水曰‘辟雍’。”

《明堂月令论》还说了“明堂制度之数,九室以象九州,三十六户,七十二牗,以四门八牗乘九宫之数也。”

《淮南子》:“明堂,王者布阵之堂,上圆下方,堂四出……”

这些都是对明堂的描述,历朝历代,明堂形制各有不同,但万变不离其宗,都和山海经里的昆仑墟描述大体对应。

比如建筑格局法天象地,基址方形四达。比如建筑附近有水环绕。

还有一个,就是明堂为三重台阶式,这和淮南子中对昆仑的描述吻合。

昆仑分为三层,第一层叫凉风之山,登之而不死。第二层叫悬圃,登之乃灵,能使风雨。第三层,乃为上天,登之乃神,是谓太帝之居。

考古的新石器时代,距今六千年的红山文化,就有‘三环祭坛’。五千年前的良渚文明,也有三层台阶的瑶山祭坛。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喜欢信息全知者请大家收藏:(m.zongcaiwenxue.org)信息全知者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善终 秋以为期 乘鸾 刺青 黑莲花的幸福生活 我、我是你的 姐姐领进门:掌权 典型意外(ABO) 十年对手,一朝占有 如意小郎君 金主上位记 囚鸟 小班长,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你啦? 无地自容 爸爸和爸爸